查看原文
其他

抵抗或和谈:第一大英雄岳飞的生前身后事

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
2024-09-07

 

 

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英雄。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精忠报国,另一方面要归因于他出色的军事才华,岳家军的超强战力和战绩。

 

1

 

那时候领兵的,朝里基本有人。岳飞起自民间,上面真没人。他在十年间位至将相,凭的完全是实力。

 

岳飞的战绩,位列韩世忠等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首,是一定的。到了岳飞第四次北伐中原的时候,他已经有实力将金兵驱逐到黄河以北,收复北宋失地。如果朝廷全力支持,其他将领配合,“直捣黄龙府”,打到金兵的老家去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

岳飞天生勇武,十几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,开腰弩八石,“时人奇之”。更难得的是他文武全才,他的书法和诗词,是一流的,至少也是准一流的。

 

岳飞的军事成就,在战略上,是缔造了“连结河朔”之谋,连结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,夹击金军。这个战略越来越显威力,十分成功。

 

最主要的,则是治军练兵,让岳家军的战斗力迅速提升。“背嵬军”是精锐中的精锐,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。“一入背嵬,勇健无比,凡有坚敌,无有不破者。”

 

正是“背嵬军”,首先打破了“金军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”的神话,创造了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大部队的经典先例。

 

2

 

       写个强悍的战例。引用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的文字:

 

南宋名将杨再兴,学的也是家传杨家枪法,当年杨再兴凭一杆铁枪,率领三百宋兵在小商桥大战金兵四万,奋力杀死敌兵二千余名,刺杀万户长撒八孛堇、千户长、百户长一百余人,其时金兵箭来如雨,他身上每中一枝敌箭,便随手折断箭杆再战,最后马陷泥中,这才力战殉国。金兵焚烧他的尸身,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。这一仗杀得金兵又敬又怕,杨家枪法威震中原。

 

        这个杨再兴,就是岳飞手下排名前三的勇将。那位兄弟说了,《射雕英雄传》上的文字也能当历史?

 

有时是可以的。这个战例,金庸老爷子是引用的二十四史中的《宋史》。而且金庸还谨慎地把《宋史》原文中的12万金军,改为了4万,怕《宋史》吹牛逼太过分。

 

当然,金庸让杨再兴的后世子孙,成为《神雕》一书的主人公杨过,立下击杀大汗蒙哥的奇功,是瞎编。

 

写《宋史》的人,出于对岳飞的崇敬,替他吹牛,夸大他的战绩,可能性很大。但岳家军战力提升迅速,以同样的人数与金军对阵,已经能取得胜利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。

 

北宋末年,一千金兵可以击溃数万宋军;到了岳飞这个时候,就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了。

 


岳家军就几万人。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就10万。取得这样的战绩,岳飞的治军能力真不是盖的。

 

3

 

几战之后,金军统帅兀术撑不住了,准备放弃开封,丢掉一切北逃。

 

这时,一个秀才对兀术说:“再撑一下,等等看。古代有权臣在内、战将立大功于外的先例吗?我看岳少保自身难保,更别说再立大功了!”

 

这个秀才太懂中国历史,也可能是得到了南宋高层的内部消息。确实,秦桧早就开始运作,将其他部队调离,让岳飞部队成为孤军,然后命岳飞班师回朝。

 

岳飞被迫退兵时,愤惋泣下:“十年之力,废于一旦;社稷江山,难以中兴;乾坤世界,无由再复!”

 

宋高宗赵构、宰相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,最终将岳飞、岳飞之子岳云、大将张宪三人在风波亭杀害。

 

4

 

赵构、秦桧急着杀岳飞,有多个原因,最主要的原因是想与金议和,答应金国提出的条件。议和,是赵构、秦桧一贯的思路。

 

议和不是不可以。像北宋与辽签订《澶渊之盟》,就被后世主流认可,认为这是个平等的条约。捋一下:

 

(1)北宋开国前,燕云十六州就在辽国手里。开国后,宋太祖、宋太宗为了抢燕云十六州,主动出击。但实力不济,打了几十年也没收回来。到了第三任皇帝宋真宗,更没戏了。换句话说,燕云十六州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宋朝,所以不拿这个说事。

 

(2)辽国越打越强,开始主动进攻,一下子就打到澶州。宋真宗吓得想迁都,后来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,御驾新征,鼓舞士气,取得局部胜利。但继续打下去胜算几何,完全没谱。在暂时有利的情况下见好就收,主动议和,不失明智。

 

(3)《澶渊之盟》的主要内容:宋、辽是兄弟之国,宋为兄;双方撤兵,辽归还所占领的宋三个州城;宋每年送给辽“银10万两,绢20万匹”;双方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。

 

有些非议这个和约的人,主要是觉得这是花钱买和平。但,以微不足道的银绢换得和平,难道不值得吗?

 

再说了,北宋打仗不行,搞经济、做贸易厉害呀。双方一做贸易,宋每年从辽国赚到的钱,可不止送给辽国的这么点。

 
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“宋为兄,辽为弟”,当哥哥的看弟弟穷,每年送点钱花,这个不丢脸。

 

所以 《澶渊之盟》,得到了后世主流的认可。

 

5

 

而南宋赵构、秦桧与金的议和,那简直是节操碎地了。

 

议和前,金国提出了四个议和条件:

 

(1)宋对金称臣。与《澶渊之盟》的“兄弟之国”相比,这个就丢脸了。

 

(2)年贡银25万两,绢25万匹。钱多少先不讲,这个不是送,是“贡”。

 

(3)宋割唐、邓、商、秦四州给金。 《澶渊之盟》里,是辽把占领的三个州城归还给宋,这个是宋割四个州给金,割地求和。

 

(4)杀死抗金主帅岳飞。南宋真要这么做,严重打击人心士气不说,先把自己的名将、中流砥柱、手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,再去跟人家谈判,逻辑上就说不过去。奇葩的是,赵构和秦桧真这么做了。

 


还有个背景,与燕云十六州从来没有属于过宋朝不同,中原地区,特别是东京汴梁(开封),可实实在在曾是赵构家的。而且岳飞接连在河南打了几个大胜仗,占领了一些地方,已有能力将金兵驱逐到黄河以北。这种情况下,赵构全都不想要,一门心思只想偏安江南。

 

议和的结果,赵构、秦桧对金国提出的条件照单全收,以称臣、割地、纳贡为代价,获得了金国对南宋在淮河以南统治权的暂时承认。

 

除了正式的和约文本,赵构对金提出的额外要求也是一概同意。如,过年过节,给金国的高层送钱;让秦桧成为事实上的终身宰相……

 

节操碎地!!!

 

6

 

当然,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个和约倒也确实带来了和平,南宋经济大发展,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为后来抗击蒙古集聚了一定的国力和人心。

 

从这个角度,赵构被很多人称为南宋的“中兴之主”,倒也有道理。

     

公元1162年,赵构把皇位让给了养子,自己关起门来养生,不大过问政事了。他活到了81岁,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。

 

新皇帝即宋孝宗,挺有作为。即位之初,他就打着赵构的旗号,给岳飞平反,把杀害岳飞的责任全推给了秦桧。

 

也就是说,在赵构还活着的时候,岳飞就恢复了抗金名将的名誉。他被流放的四个儿子,除二子岳雷早死外,三子岳霖、四子岳震、五子岳霆都等到了他被平反的那一刻,停止流放,当了官,得到了归还回来的岳飞生前家产。

 


这勉强算是对英雄的一点告慰吧。

 

 

 

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

 

宋辽:贸易与战争、议和与耻辱的启示

 

宽厚感恩的宋太祖:同样是篡位和反篡位,他玩得就特文艺

 

斧声烛影,又一个最高权力交接的谜团

 

 

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,关注“齐说经史集”:

 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齐说经史集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